一说“请家教”,您准得联想起考试不及格的孩子,可大学毕业并已在外企作了“白领丽人”的王小姐也请了位“家教”。原来,王小姐要东渡扶桑,但日语“不灵”,所以她找了一位学日语的女大学生当“家教”,除了正式上课还陪她参观、购物、看电影……以练习口语。前几天,身在日本的王小姐打来长途电话,感谢她的日语“家教”帮她闯过了旅居异国的第一关。看来社会对“到家来施教者”的需求已从最初的“补课型”转变成今天的“多样型”。
在建设银行工作的韩先生要参加系统内举行的辩论赛,他与几个辩手一起请了在某高校政教专业学习的一位研究生作“家教”。这位“家教”从北京图书馆为他们找来许多宝贵资料,还帮他们修改辩辞,最后又在辩论技巧、举止作派等方向对他们进行了辅导。虽然作为“反方”的韩先生一方没有取得辩论赛的最终胜利,但大家都觉得自己在自信程度、语言表达、思辩能力上有很大提高,通过这次辩论,同事也对他们刮目相看。韩先生表示,以后若再遇这样的竞赛,还会考虑请“家教”来辅导。
据调查,如今社会对“家教”的需求呈现了“高素质、多样化”的新态势。许多成年人遇到晋级考试、竞选演说等情况也会请个“家教”临时磨一磨“枪”。
在为孩子请的“家教”中,教授国画、钢琴、京剧等高雅艺术的占很大比重,家长多是为了让孩子陶冶性情,“锦上添花”。就是貌似“原始”的“补课型家教”,今天其内涵也与以往不同:小学生家长请“家教”,很大程度是为了给孩子找个“陪读”或“看护”,以保证孩子在放学之后至家长到家以前这段“空白”能够“平安”度过,若能“充实”岂不更好?而单纯为补习功课去请“家教”的人群则集中在初中三年级学生中,他们及其家长对理想“家教”的描述是这样的:“教学经验丰富的”、“正教初三的”……在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老师中,教数学、物理、外语等科目的师资又格外“抢手”。
摘自《北京晚报》